夏津县:以创新实践书写乡村善治新答卷
夏津县:以创新实践书写乡村善治新答卷
夏津县:以创新实践书写乡村善治新答卷
按: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大(dà)众新媒体大平台启动“大众党建案例库”征集(zhēngjí)展示(zhǎnshì)活动(投稿邮箱dzrb1939@qq.com),面向全省(quánshěng)各级党组织征集优秀党建案例。以下为本期入选案例。
2024年以来,德州市夏津县宋楼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聚焦基层治理难点与民生需求,创新推行“365夜谈”工作法,深耕党组织领办(lǐngbàn)服务项目(fúwùxiàngmù),拓展数字赋能治理路径,构建起“以服务聚民心、以治理促发展(cùfāzhǎn)”的(de)基层治理新格局,实现治理效能与民生福祉双提升。
创新“365夜谈”工作(gōngzuò)法,构建全时全域治理体系
宋楼镇以宋楼村为示范,创新打造(dǎzào)“365夜谈”基层治理(zhìlǐ)品牌,即每晚7点,2名村干部(cūngànbù)准时驻守“365夜谈”工作室(gōngzuòshì),亮灯接待群众,依托矛盾调解、政策咨询、便民服务(fúwù)三大功能窗口,搭建起零距离沟通(gōutōng)平台。2024年(nián)以来,工作室累计受理群众诉求238件,从宅基地边界(biānjiè)纠纷到农田灌溉设施维护,从老年人社保认证到留守儿童帮扶,事无巨细逐一登记处置。尤其在矛盾调解中,成功化解邻里纠纷(línlǐjiūfēn)、农业生产矛盾等(děng)30余起,98%的调解成功率让“小事不出(bùchū)村”成为常态;同时,工作室提供的老年认证、农合缴纳、水电费代缴等12项便民服务,年均服务群众超2000人次。村干部以“灯火守候”的坚持,让村民在暮色里也能享受“家门口的暖心服务”,使治理效能随夜色延伸至每个家庭。
宋楼镇宋楼村“365夜谈工作室(gōngzuòshì)”
深耕党组织领办服务项目,打造服务型治理(zhìlǐ)阵地
宋楼镇以(yǐ)(yǐ)党组织领办服务(fúwù)项目为抓手,打造“靳庄幸福(xìngfú)大院”“守护青苗幸福学堂”“玫瑰红了共富(gòngfù)(gòngfù)工坊”“幸福食堂”等服务载体,将党组织服务触角(chùjiǎo)延伸至群众生活细微之处,实现“服务项目化、治理场景化”。以靳庄村为例,靳庄村通过盘活老学校资源,打造占地7.8亩的“靳庄幸福大院”,让老阵地焕发新生机。目前,幸福大院设有老年人活动中心、怀旧电商(diànshāng)小院、共富工坊、爱心理发室、幸福食堂等7大功能区,日均服务群众超200人次。其中(qízhōng),“怀旧电商小院”以“70后(hòu)、80后”乡村记忆为主题,结合村内黑小麦(xiǎomài)加工、风干鸡制作、榆木家具等产业开展直播带货,构建“文化展示+产业赋能”复合(fùhé)场景;“共富工坊”吸纳周边30余名留守妇女就业,助力村民月均增收1500元。如今,“靳庄幸福大院”已成为村党支部为民服务和基层(jīcéng)治理的主阵地,成为村民情感交流、文化传承、和谐发展的温馨家园,实现以服务带动治理的有效衔接。
宋楼镇“靳庄幸福大院”爱心(àixīn)理发室
推动传统(chuántǒng)治理与数字技术融合,开辟基层共治新维度
宋楼(sònglóu)镇主动顺应直播电商新趋势(qūshì),推动传统(chuántǒng)治理模式转型升级。推出“365夜谈拉呱局”“村支书—常清(chángqīng)”“村小二(èr)谱曲战歌振乡村”等线上直播账号(hào),构建“直播+治理+电商”融合发展模式,村民可通过直播间留言、连麦反映问题,直播间实时(shíshí)响应,将矛盾调解从“线下被动受理”转为“线上主动介入”,同步借助直播流量吸引更多关注和支持,推广本地农产品,为村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,进一步拓宽增收(zēngshōu)渠道,为乡村发展注入(zhùrù)新动能。2024年10月至今,通过视频号创作和直播带动(dàidòng),宋楼镇共吸引5名在外人才返乡创办“共富工坊”,带动周边210名群众实现“家门口”就业,获得社会捐款35万余元,实现治理效能与经济发展“双提升”。
“村支书—常清”短(duǎn)视频录制现场
当老学校(xuéxiào)蜕变为(wèi)幸福大院,当“夜谈会”成为连心桥梁,当直播间化作共治窗口,宋楼镇正以“变废为宝”的资源整合力、“化整为零”的矛盾化解力、“破茧成蝶”的数字驱动力,书写(shūxiě)着“资源活化有(yǒu)载体、机制创新有实效、数字融合有突破”的答卷,为乡村振兴(zhènxīng)注入“治理有效”的强劲动能。

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